#心理学
有些人宁可去死,也不愿直面“全能自恋感”的幻灭
猪八戒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关注
4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最近看新闻报道,11月28日,自由摄影师鹿某自杀身亡,年仅25岁。他留下遗书:“这么多年里,我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勇敢,可是我终究不是钢铁之身,我那些经历即使长大不用面对,却依然化为一个又一个的噩梦缠绕着我,被霸凌,被逼婚,逼事业……”从他留下的遗书来看,死者可能是受不了过往人生遭际及当前生活挫折之类,渴望解脱才走上了不归路。佛家劝解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杀人是诸恶业中最重的一种,而自杀当然也属杀人范畴。不管出于何种理由,年纪轻轻就走上自戕这条路,只能说是一种逃避人生、幼稚自恋的表现。有些人宁可“活活找死”,也不愿再面对真实人生磨难与挑战。
毋庸讳言,世事维艰、成年人的生活本来就不容易,而刚出生的幼儿则通常活得开心自在、无忧无虑,饿了困了都有妈妈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小孩子在心理层面会以为自己就像全能之神一样,只要心想就能事成,它深深陶醉在这种全能自恋的美好幻觉中无法自拔。随着小孩子慢慢长大,一般都会顺其自然走出这种幼儿幼稚心理,认识到自己并非法力无边的全能神,而是能力有限的普通人,世界不会围着自己转,相反自己多数时候则必须顺随人生规律及他人要求,围着世界转。
但可能还是有些人实在太迷恋幼儿时期的“呼风唤雨、自由自在”的全能自恋幻觉,缺乏足够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真实人生挑战,此时必然会因残酷客观现实与幼稚自恋心理之间的巨大差异,而导致剧烈的心理冲突。
解决办法之一是“以光鲜亮丽的人生赢家自居”,说白了就是所谓的阿Q精神胜利法,认为自己之所以反复遭受生活的毒打,完全是因为自己是“生活的亲爹”。表现在日常层面,就是用各种手段把自我层层粉饰起来,晒美照、晒美食、晒恋情、晒娃、晒钱、晒亲爹,沉溺于心理舒适区,远离一切挑自己毛病、不给自己点赞的人与事,生活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嗨、自嗨、反复自嗨。
解决办法之二则是以所谓的“人生受害者”自居,觉得世道浇漓、人心不古、自己怀才不遇、命途多舛,反正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不舒服、不痛快都是外界环境及他人造成的,自己完全无责任,自己只是一个可怜的人生受害者而已。
日本学者、阿德勒心理学研究专家岸见一郎先生在《可怜的我、可恨的你》一书中指出,我们很多人面对人生的态度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三棱镜,其中两面分别刻着“可怜的我、可恨的你”,一方面自己太可怜、太痛苦、活得太糟心,另一方面都是他人的不对、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不对、都是老师同学的不对,都是领导同事的不对、都是社会环境的不对;而三棱镜的第三面则刻着“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才是决定你后续人生走向的最关键问题。你只知一味抱怨他人、环境及社会,一味沉溺于人生受害者角色中自我催眠、自我麻醉,而不采取行动努力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创造美好生活,到头来可能就会像本文开头那位自由摄影师一样,“自找死路”心里还觉得委屈得不行,认为都是他人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自己可是清清白白、一点责任也没有哟!
事实上当然不是那么回事。既然活着、既然已是成人,你完全有力量和勇气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巨婴心理中解脱出来,清醒意识到这世界不是围着你一个人转的。你渴望像幼儿时在妈妈怀里一样生活得无忧无虑、舒适开心、自由自在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生活已不再是“你亲爱的妈妈”那也是客观事实。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尽快放下内心对全能自恋美好幻觉的无意识执念,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真实人生动态变化的各种境遇与挑战,承担自我人生责任,觉察、接纳及体验真实动态变化的生活滋味。
我们小区住着一位瘫痪在床几十年的老师傅,我和妻子都亲切地称呼他“刘大哥”。刘大哥年轻时候意气风发、帅气逼人,前途一片光明,但很不幸在一次外出游玩跳水游泳时扭断脊椎,造成高位截瘫。刚出事那段日子,据他说过得非常煎熬,除了必须忍受数次大手术及后续康复治疗的各种身体痛苦,他更得忍受残酷现实与青春理想之间引发的内心巨大心理落差造成的幻灭痛苦。他多少次想要放弃生命,觉得一辈子瘫痪在床还有什么劲,这样活着还不如去死,但慢慢的随着亲人劝慰及自身心态调整,他也就逐渐走出事故阴霾,这些年也就像很多健全人一样过着平常日子熬过来了。
还有最近有幸观看的《人生拼图》纪录片,片中展示了各种各样残疾人的生活。他们的身体都有着这样那样、先天或后天的残缺,但片中那些残疾人的人生态度都是敞开心扉、积极勇敢面对现实,好好努力生活,他们决定不了自己的人生遭际,但能决定面对不幸人生遭际的态度自由。
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言,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拥有三大人生自由,即创造自由、体验自由和态度自由。比如努力工作、写一篇文章、做一顿美餐、养育一个孩子都属于创造自由范畴;而体验大自然之美、体验与恋人欢笑畅谈之乐、体验做出工作成绩的充实感与意义感等,则属于体验自由的范畴;而态度自由则强调的是面对任何人生际遇时不逃避、不压抑、不沉溺,勇敢直面的内心态度。显然面对霸凌、失恋、失业、残疾及各种人生不顺时就沉溺苦痛、消极懈怠、甚至不惜自戕,这肯定不是什么“态度自由”;而是说我们不管面对何种人生遭际及挑战,都能够鼓起勇气直面,承担自我人生责任,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那一部分,至于其他不能改变的,也就只能“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这才是“态度自由”的题中应有之意。
李诞说过,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逻辑自洽去生活,你就“死”了;你得学会尊重这世界的运行规律,按照这世界的规则跑起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待这个世界,就会像煮开水一样咕嘟嘟把这个世界煮干。”世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也是动态变化、滋味万千的。一味固守自我中心主义的视角或人生观,我们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活得既狭隘又痛苦;而如果我们多多尝试放开自我视角,试着站在他人、环境、社会及自然大道的立场和视角看待生活、看待人生,也许就会得到与之前很不一样的生活体悟与丰富人生感受吧。
对了,最后再说一点,刚才收到同事发来的短信如下:“今天是20211202。千年一遇对称日,万事圆满在今朝,无论你从左右念,它的数字全一样。祝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对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生活的美好向往(从心理学上来说,就是对幼年时呼风唤雨、舒服自在的全能自恋美好幻觉的无意识留恋),这也许是我们多数普通人的天性。但我们人活一生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于要勇于战胜或超越这种渴望心想事成、自恋自洽、事事如意美好的幼稚自恋天性,顺随自然变化之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活在当下、承担责任、体味人生万千滋味即可。人最终连生命都要失去,还有什么幼稚自恋幻觉不能放弃的呢。
编辑于 2021-12-02 09:4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申请转载
微信
朋友圈
QQ
图片分享
评论 2
写评论
牛腩王
我被鼓舞了,会回来多看几次的
2022-11-05
林半夏
当我们站在这里看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想想,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他们有没有。那些精神或/和物质上贫弱的人,他们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帮助甚至是救助。为什么要开设自杀热线呢?就是为了把人拉回来。那些在还黑暗中徘徊的人需要的是生的希望。而不是各种各样的对生命力的磨砺,他们都要死了,你还磨砺,是助推吗?不能排除有那些非常坚定的人。但是坚定的人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啊,这世界上仍然有许许多多脆弱的人啊。把他人痛苦的自杀当做幼稚的行为,本身应该是幼稚的,因为没有注意到社会,家庭本身就是塑造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的痛苦是可以解决的,积压在心里久了以后,他就会攻击别人或者攻击自己。当我看了你这篇文章以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这个社会有许多人仍然保持着高素质(当然还有别的东西)。因为如果不维持着他们的稳定的话,社会就会动荡啊。你觉得上世纪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丑恶的事情,在人们忍受不住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呢?我不喜欢这个回答。当然,以上皆为胡诌八扯之物,看不看都行,最好删了痛快。
2022-04-19
1
查看全部评论
赞同 40
20
68
2